大众网记者 李瑶 青岛报道 在青岛莱西市婚姻登记处的家庭辅导室里,伴着茶香袅袅,宋修水又劝和了一对吵着要离婚的夫妻。她办公桌面上码放着的24本资格证书,见证着这位“全能公益人”20年如一日的坚守。从法律资格到心理咨询,从养老护理到特种作业,她用一本本证书编织起守护万家灯火的“专业铠甲”,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温暖的答案。 困境之中的“多面手” 让专业成为照进生活的光 初见宋修水,很难将她与“国家安全工程师”“消防工程师”这样的硬核资质联系起来。她泛黄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着用消防工程师知识排查的200余处社区隐患。而当求助电话在凌晨响起,她又切换成“心理咨询师”模式,两盒子的疏导服务记录里,藏着用心理疗愈技巧让隔离者重拾希望的温柔。 在张大爷住的养老院里,她是会蹲下身调试助行器的“养老护理员”,也是能精准评估老人失能等级的“老年人能力评估师”。“李奶奶年轻时爱唱吕剧,王爷爷习惯每天下午3点晒太阳。”她以养老院院长般的专业水准为百位老人定制“时光档案”,又以茶艺师般的细腻在床头摆上茉莉盆栽——“茶香能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眷恋。”当曾经孤僻的张大爷第一次在国画课上画出舒展的兰花,画纸右下角小小的“宋”字,是他对这位“全能女儿”最朴素的感谢。 幸福生活的“织网者” 让证书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 婚姻登记处的调解室里,一对年轻夫妻正为琐事争吵。宋修水掏出的不是调解协议书,而是一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和一盒沙盘人偶:“先用法条厘清责任,再用沙盘说说心里话。”她用法律知识划清权利边界,又以高级沙盘游戏咨询师的技巧加以疏导。小两口在摆放人偶时红了眼眶——“原来他把我的喜好都记在游戏账号里。”如今,这对曾濒临离婚的夫妻成了志愿队的“编外调解员”,正如他们说的:“宋大姐的证书里,藏着让爱回家的密码。” 在“幸福守‘未’”课堂上,留守儿童们围着穿围裙的宋修水学做曲奇。烤箱的热气里,她既是教孩子们揉面的“西式面点师”,也是通过面团塑形疏导自卑心理的“青少年危机干预师”。16岁的小李曾躲在角落不愿说话,如今却捧着她指导考取的面点师证书写信:“宋妈妈,您用国画课教我画太阳,用烘焙课让我知道努力会‘发光’。”证书的温度,就这样化作孩子笔下的小太阳,照亮了成长的路。 公益路上的“追光者” 让平凡的坚持成为非凡的力量 翻开宋修水的工作日志,每页都贴着服务笔记:以国际汉语教师身份为外籍家庭讲解“家和万事兴”,穿汉服的外国友人眼里闪光;以高级礼仪培训师身份为志愿者设计“敲门十步法”,让独居老人听见“先敲三下,停顿两秒”的温暖;持聚合特种作业证书走进化工企业,把安全生产知识编成“家庭幸福必修课……”24本证书,在她手里从不是荣誉的标签,而是24把打开不同人生困境的钥匙。 “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,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。”她常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志愿者地图,红蓝丝线串联起的,是被她的专业点燃的千万个“小星星”——曾受助的失独老人成了剪纸课老师,被劝和的夫妻加入调解队,就连她带过的养老护理学员,如今也在社区为老人上门服务。当法律条文化作调解室的轻声细语,当心理技术变成留守儿童的笑脸,宋修水用20年的光阴证明:真正的感动,藏在把“国家证书”写成“家国担当”的每一个日常里。 暮色中的莱西街头,宋修水的手机又响起求助电话。揣着刚拿到的“法律职业资格证书”,她匆匆走向灯火通明的社区——那里,有老人在等她设计新的照护方案,有夫妻在等她解开误会,有孩子在等她开启新的课堂……24本证书在挎包里轻轻相拥,如同星辰相扣,照亮了她走向万家灯火的路。
|